《寸草堂楚剧集》

作者:周友良 王发槐 周展旭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

是否套装:否

装帧设计:平装

开本:16开

ISBN编号:9787516667705

定价:98.00

作者简介
周友良(1969—),男,湖北鄂州人,教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现任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音乐课程论、音乐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黄石市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和社会音乐教育研究;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生态,倾力推进校企校地校政合作协同育人;积极组织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美育展演活动;任教多门音乐理论课程,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湖北省高校教研项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比赛微课单项奖、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六篇,获2012年度“湖北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 王发槐(1933.5—),男,湖北鄂州人,民间楚剧老艺人,已退休。 周展旭(1993.4—),男,湖北鄂州人,韩国湖西大学在读博士。创作音乐剧一部,作曲、编曲、制作音乐作品近30部(首),参与专业音乐实践活动20多场次。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农民剧作家王发槐先生八十岁以后和周友良教授、周展旭博士一起编著的楚剧集。全书由徐珍红校订。 楚剧,在发槐先生的家乡鄂州汀祖镇一带,是最受群众喜爱的剧种。楚剧原名黄孝花鼓戏,1926年改名为楚剧。汀祖的行政区划原来隶属大冶,流行的戏曲叫大冶调,用锣鼓伴奏,唱腔简单,服装简陋,饰演女性角色的演员都是临时借穿当地妇女的服装。1938年,楚剧由武汉引进到汀祖。 发槐先生编著的这些剧本,有四种类型。一是自撰,二是改编,三是续编,四是整编。 无论是自撰、改编、续编还是整编,都是一种层累式写作,是一种文化传承。每部剧本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承载着民间和集体的审美趣味。 楚剧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种有特色的戏剧文化传承下去,并且校印成书,有着时代性的意义和价值: 1. 抢救、搜集、整理、保护散落民间老艺人的楚剧技艺和剧目资料,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 2. 丰富楚剧剧目,以弘扬楚剧文化服务新时代湖北乡村振兴; 3. 为研究二十世纪特定时期的湖北乡村文化形态提供佐证资料。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编号2020284)研究成果
线上销售专区
自媒体报道专区(免费宣传)
线下发行专区(免费上架)
线下发行专区(付费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