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悦读】精品课例分享——《青春语文课堂微镜头20例》

课堂微镜头,即每一篇课文上课过程中出彩的环节,用课堂实录的形式记录下来,既有老师设计的主问题、主情境,又有师生生成的精彩对话;自评自悟,即笔者执教后的直接感受和自我反思;课例点评,即听课者对课例的设计及课堂微镜头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点评,特别是亮点之处进行了详细点评。


本书是从笔者数十篇优秀微课堂记录中,择优选出的精品课例。


旨在通过20个微课堂镜头,诠释笔者的教育思想,展现她独特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借此和全国优秀的同道一起交流切磋,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关于作者

作者:刘艳红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任教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滨州市名师、滨州市教坛新星、滨州市教学能手、滨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梁邹英才。滨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荣获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教师称号。语文湿地专栏作者。课堂“微镜头”研究者,积累文字50万左右。扎根课堂,匠心筑梦,追寻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

新书上架


出 版

哈尔滨出版社

设 计

树上微出版

书 号

ISBN 978-7-5484-7284-1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图为树上微出版新书

青春语文课堂微镜头20例》专属百度百科词条



新书预售中,限时抢购!


购买方式:


1.点击公众号后台→找到“微书店”→搜索《青春语文课堂微镜头20例》→点击购买即可。


2.打开taobao,搜索店铺“树上微出版”,进店购买即可。



在“微镜头”里实现人生的“大追求”

王君


我们的“语文湿地”,是一个一线名师云集的地方。近十年来,老师们在这个平台上打造自己专业成长的王国。借由这个平台,发现自我,成长自我。近几年来,在“语文湿地”,有一个栏目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这个栏目叫“课堂微镜头”。


这个栏目的作者,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刘艳红老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各种路径,但万千路径中,最基础的,最高端的,都是“课堂”。说其“基础”,是因为课堂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主阵地,是教师迈出成长步履的第一步,是第一个修炼场。说“高端”,是指教师在教育的各种现场经历了千锤百炼之后,最后是一定会回到“课堂”接受检验的。最能够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最能够表现教师的专业格局的,最能够印证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还是“课堂”。


当一个教师,有心力、有精力、有目标地聚焦“课堂”,创造不断,持续输出的时候,我们几乎大概可以肯定:她正在专业发展的高潮之中,她正在享受着作为教师最纯粹、最热烈的幸福。


我们的艳红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幸福的老师。


......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保持热爱......


这样来形容艳红老师,再合适不过了。艳红,她热情,坦率,阳光向上,笑容极具感染力。2019年进入青春语文工作室后,我们交流渐频。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她是一位特别用心的语文人。她热爱语文,深爱讲台,痴心教研。她经常自谦地说,自己不够聪慧,所以必须足够努力。我想,用心和热爱,不就是一位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吗?


生命中该遇见的人终究不会错过。2019年我第一次见到艳红老师的照片,便被她的笑温暖了。骨子里自带阳光气质的她,无论何时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温暖的笑,让人心生欢喜。交流中,我渐渐得知,十几年前,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艳红老师,就已经开始思考专业发展的问题。她觉得,启迪专业自觉,践行专业发展,才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于是,她开启了大量阅读,用心实践,反思成长的自我发展之路。


她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上课之余,她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写作,课堂微镜头,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她喜欢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成长。艳红老师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研课磨课。研读课文,琢磨教法,琢之磨之,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一个个精心琢磨的课堂“微镜头”,便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对文本独特而精准的解读,或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或引人深思,让人沉醉其中。从此,她的专业发展之路有了聚焦,有了方向,更有了力量。


在青春语文工作室的几年里,在我的指导下,她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又渐入佳境。她总结了优质课堂的六把“金钥匙”——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教学情景的创设,主问题的引领,高超的引导艺术,慢品细读,打通意识。带着这六把金钥匙,她努力打造“七彩课堂”。而今,她已经羽翼丰满,华丽转身。


刚拜读了艳红老师《明月几时有》课堂“微镜头”。在课堂上,她随着文字的起承转合,引领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在诵读中体悟东坡情感的或喜或悲。她会为了诗中的一字一句而热血沸腾或黯然神伤。就这样,孩子们在她的引领下悄然走入诗文的意境,走入苏子微妙的心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融为一体,心有灵犀。一个怀有诗意的老师、一群拥有赤子之心的学生与一位怀有纯粹灵魂的古代圣贤就这样相遇了。她的课让我们明白,学习语文是可以温暖启迪灵魂的,让自己的灵魂与圣人的灵魂相通,让我们当下的生活能够富有诗意地栖居。


艳红老师把不同的课上出了不同的风采,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份精彩、这份成功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记得她在《遇见更美的自己》一文中写道:“我不是什么名师,我只是一位行走在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草根型教师!我就像一只蜗牛,虽生于田野,却志向远大!我就像一只蜗牛,虽行动缓慢,却始终保持爬行的姿态!”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会为了一节常态课,反反复复修改教案几十遍,查阅无数资料。她会把语文课上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把栏杆拍遍”的豪放,“断肠人在天涯”的悲伤,“千里共婵娟”的豁达,她的努力只为那一个个眼里闪闪发光的少年。


想到艳红老师的孜孜不倦,我就会想到臧克家先生笔下的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几年辛苦凝结成一本本赫然巨著。“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深宵灯火的陪伴为闻先生打开了光明之路,我想艳红老师必定也在无数的夜晚,在这深宵灯火的陪伴下,用笔写下她对教育的那份钟情。


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如今艳红老师的课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她在常态课上实现了突围,逐渐打造成功体现自己风格的“七彩课堂”。“七彩课堂”,以生为本,直抵学生心灵深处,是追求有深度、有广度、有宽度的精彩课堂。


本书是从艳红老师数十篇优秀课堂“微镜头”中,择优选出的精品课例。旨在通过二十个微课堂镜头,诠释艳红老师的教育思想,展现她独特而又新颖的课堂亮点,借此和全国优秀的语文同道一起交流切磋。


艳红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地努力发光,温暖而有力量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期待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多,期待更多的老师像艳红老师一样,在课堂“微镜头”里实现人生的“大追求”。


【王君简介】


北京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2015年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23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转载。出版专著22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全国有广泛影响。


目录抢先看


第一辑现代诗文课堂“微镜头”


1.《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微镜头”

2.《背影》课堂“微镜头”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微镜头”

4.《紫藤萝瀑布》课堂“微镜头”

5.《我爱这土地》课堂“微镜头”


第二辑文言文课堂“微镜头”


1.《桃花源记》课堂“微镜头”

2.《愚公移山》课堂“微镜头”

3.《富贵不能淫》课堂“微镜头”

4.《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微镜头”

5.《马说》课堂“微镜头”


第三辑古诗词课堂“微镜头”


1.《石壕吏》课堂“微镜头”

2.《春望》课堂“微镜头”

3.《卖炭翁》课堂“微镜头”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微镜头”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微镜头”


第四辑跟着课文学写作课堂“微镜头”


1.《巧用课文的微仿写》课堂“微镜头”

2.《跟着

3.《跟着

4.《跟着

5.《跟着


跋 遇见更美的自己


——谨以此书献给我所深爱的语文和我生命中的贵人、亲人


内文节选


授课学生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

文本类型

主题型+诵读型

课堂特色

拍照片,加底色

授课时间

2020年10月28日


【设计说明】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这篇文章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着力于人物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细致刻画,以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才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按照“解读内涵三层次方法”:文本第一层显性内容是父亲送“我”到浦口火车站,照料“我”上车,并替“我”买橘子的背影。这一层学生读完文本就能明白,是课堂的起点;第二层隐性意脉是隐藏在朴实文字中的父爱。


父爱是本文的重点,亦是难点。这一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在朴实文字中,通过关键词法、想象法等,方能触摸到父爱的深沉;第三层深层主旨是学生从“我”身上学会感知父母深藏的爱。父母的爱隐藏在一言一行中,学生要学会感知、体味和回馈,这一层才是课堂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