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案例 上市20天,销售45万册,这套书靠什么成为爆款?

作者:权惠娟 2023年08月08日 来源:出版商务网

说不上从什么时候起,小红书变成了一些宝妈的信息来源,上面有各种好物分享、美食推荐、心理自助、新书推荐的讯息,相较原来的大段文字和图片,一些赏心悦目的静态美图和小视频越来越走红。

身为编辑的我经常在小红书上面搜书,直到有一天,我刷到了这样一条图文“笔记”……

1691458149843052064.jpg

《我们的身体》作为公司的“镇馆之宝”,看到有妈妈晒图当然很开心,但是它旁边的另一套书——《身体大发现》引起了我的好奇。

浏览了非常多留言和相关信息后,得知这套书已经绝版,很多妈妈甚至高价求购二手书,这就更让我好奇了,什么书还需要自己复印才能读?不死心的我上闲鱼和孔夫子旧书网进行查询,这些平台的求书价格就更夸张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它到底在讲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妈妈对这套书念念不忘?我在小红书上用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很多妈妈都在求购这套书。在三网上遍寻不到它的销售信息,于是,加入某妈妈群蹲点。守候了多日,终于抢到了一套,还是高于定价几乎一倍的价格买到的。

好奇心作祟,这套万人求购的童书到底在讲什么?

对于一套书,家长第一判断是它是否有用,能带来什么。而对于编辑,第一判断是这套书是否能满足家长的痛点、需求。翻了翻这套书,仅仅用半个小时就决定要引进它的版权。这源于它优质的内容,讲解身体的图书很多,但对于还没上小学的孩子,该怎么把复杂繁琐的身体科普知识讲给他们听呢?

这套低幼绘本真的做到了“孩子听得懂,讲起来不费妈”。从主题来看,大多数图书都会讲到的身体的组成、大脑的运转、骨骼的作用等内容,这套书都有;除此之外,身体为什么会疼,人为什么会打喷嚏、放屁,脸上的表情是怎么变化的,这些甚少被提及但孩子又真的感兴趣的主题也包含在内。整个系列加起来有十几本,真正做到了妈妈们喜欢的“大而全”。

除了主题全之外,书中讲解的知识也是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比如讲大脑这一页,用报纸来表现大脑皮层的整体结构和展开后的形态,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大脑就这么小小一团,却能做那么多事情。

图片 6.jpg

比如讲到形成便便的消化系统,用管道作比喻,让孩子瞬间明白:哦!原来有那么长啊!

图片 7.jpg

又如讲到胃饿着时像“石头”,吃饱后像“布”,用孩子经常玩的游戏进行比喻,实在是太巧妙了!轻松、准确,我想不出比这更容易理解的说法了。

图片 8.jpg

查到这套书原版最早出版于1998年,最后一本出版于2008年,时间跨度长达五年。而国内上一家出版社是一辑一辑出版的,有的书还没出版,孩子就长大了,妈妈等不及只好放弃了。

乐乐趣的编辑可不愿意让这套呼声如此之高的图书从眼前溜掉,在查明版权方后,迅速做出反应,准备了一份非常详尽的策划方案。

编辑们相信:这套书主题之全,内容之详尽,表现形式之生动有趣,回答了孩子关于身体的“十万为什么”。再加上已经在小范围内有了粉丝基础,可以预见版权竞争也会非常激烈。

漫长的版权谈判,靠实力和诚意打开了这套书的“重生之路”

由于是第一次和这家版权方合作,等待了很久,中间不断地询问但是没有回复,编辑们发扬了“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执着精神,将公司的背景介绍和经典案例不间断地发给版权方。

也许是诚意打动了对方,三个月后,终于得到了回复:版权还在,需要和别家竞价。

竞价就像是在拍卖场,每一家都最多只有3轮的出价机会,除比谁出的价钱更优外,对公司实力、以往销售案例的考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乐乐趣的编辑坚信:无论多艰难,条件多严苛,都要把这套书的版权买到手。为此,编辑们准备了详尽的资料,并为这套书量身打造了编辑推广方案。经过8个月艰难的谈判,我们终于拿到了这套书的版权。

拿到优质的版权只是成功的开端。如何让这套书更方便中国小朋友和家长使用,是我们编辑工作中的重点。这套书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时,是分三批陆续出版的,这样主题比较分散,读者也难以区分三个套系之间的区别。我们策划时,抓住了15册绘本所蕴含的两大核心主题——“身体认知”“健康启蒙”,重新梳理了各分册主题,打造成《认识我自己》《我不要生病》两个套系,使主题分类更明确,家长指导更明确,更能满足小朋友的阅读需求。

图片

无论系列名,还是封面、腰封设计小巧思,都凸显了各自的主题。

内容方面,我们延续了外版精华,如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文字精炼等。但为了让内容更准确,我们对知识点进行了反复打磨。举个例子,老版对骨骼、骨头没有区分,对味蕾描述并不准确,此次新版都进行了修正。除此之外,我们还增加了温馨提示,如提醒孩子不要将头手伸出车外、不要直视刺眼强光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此外,新版《身体大发现》还贴心附赠创意书签和档案卡,让孩子获得更多有趣的阅读体验。

编辑们在做书时,也在总结它和我们的畅销书《我们的身体》的区别,我觉得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如果说《我们的身体》为孩子打开了认识身体的大门,那《身体大发现》就为孩子拆掉了认识身体的门槛!两套书在内容上相辅相成,都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都是不费妈的好童书!

“好内容+好口碑”产生连锁反应,各平台协同发力

除了对书本身的打磨之外,上市前后的宣传和推广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内容。现今社会信息爆炸,流量为王,酒香也怕巷子深。再优质的内容,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广,也可能功亏一篑。

全系列内容基本确认之后,我们分别邀请了著名儿童医生、著名儿童文学家、知名医学科普作者审读内容并联合推荐,打开这套书的知名度;为了赶上年中大促节点,编辑团队加班加点,在5月底就完成了新书上市。

销售团队也积极行动起来,考虑到这套书之前在小红书的粉丝基础,在仅有样书的阶段就积极的和几位博主洽谈,很快有了合作意向。新书首发选在了小红书,也请到母婴博主@安森妈妈为它代言,在几年前,她就是这套书的“野生代言人”。看到这套书再版上市,她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我搜书的这5年时间里,没有看到哪一套关于身体认知的书能替代这套《身体大发现》。”

图片 10.jpg

5月初就预告了《身体大发现》再版,小红书和读者群里反响强烈,热心的读者不断催促新书上市,为此还精心准备了倒计时海报。5月底首发当天,就销售了7.5万多册。

市面上讲身体的书非常多,这一主题的童书市场已经是非常广袤的红海了,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也在想这套书是否能击中读者的心。但小红书上的求购意愿及预告后的读者反馈更坚定了我们的看法:这是一套好书,是每个妈妈看到后会发自内心去购买的好书,是一套真正口口相传的“口碑产品”。陆续的,其他一些优质博主也开始“种草”晒图,再加上小红书特有的推流搜索机制,很快就建立了一个《身体大发现》的口碑矩阵,这一波宣传效果明显。《身体大发现》的销量很快就超过15万册了。

1691458722997001583.jpg

1691458947896072172.jpg

在小红书上持续曝光的同时,微信公众号和快团团也在持续发力。在这些社群属性强的推广平台上,妈妈和团长们可以自己去讲这套书好在哪里,每个妈妈都可以变成KOL。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快团团开团一天就卖出了22.5万册。看着快团团从早上9点开始,每分钟都有人跟团成功的捷报,大家都很激动:好书还是会被人发现的,并不是只有低价才能卖书!前期充足的铺垫、宣传,加上大促政策,使这套书上市仅20天就取得了45万册的销量。

图片

图片

打铁需趁热,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到这套新书,我们参加了小红书上的新品试用活动,将新书寄给喜欢和被“种草”的读者,由他们阅读后在小红书上写下阅读笔记。很多喜欢这套书的妈妈通过“种草笔记”进行下单购买,形成了“口碑-‘种草’-购买”的消费闭环。

在前不久刚结束202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身体大发现》也重磅亮相,在乐乐趣展位上举办了新书发布会,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推广优势,举办了多场《身体大发现》的线下故事会,吸引了众多乐乐趣的粉丝以及小朋友参与……

图片

图片 16.jpg

BIBF《身体大发现》新书发布会现场火爆&线下《身体大发现》故事会

图片

孩子们自己画的眼睛绘画

复盘下这次《身体大发现》的成功,无非以下几点:一是对优质内容的寻找和发现,在已经变成出版红海的主题中,一定还有一些打动读者的好书等着我们去挖掘。二是短期内口碑效应的积累和转化,好书带来好的评价,好的评价反哺销量,形成一个良性的销售循环。三是合适的销售平台和时机的配合,小红书和快团团作为新兴的销售平台,精准的人群定位和口碑效应也能让一些老书重新获得生机。

如何在互联网造就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将优质内容传递给读者群体,是出版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必须讨论的问题。追热点、做直播、跑渠道……出版人跟随时代步伐的种种自救之举,都是对问题的回答。

回想《身体大发现》的出版过程,也许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解法:回归出版初心,和读者站在一起,想读者所想,那些好的内容,终将熠熠发光。

(本文编辑:白辑瑞)